11月13日晚上,CCTV-7《老兵你好》欄目播出節目《愛拼敢贏僑鄉人——老兵吳金營 溫文溪 劉志軍》,講述了泉州職業技術大學董事長吳金營和其他兩位泉州籍退役老兵愛拼敢贏的傳奇故事。泉州職業技術大學200位師生在A301會議室和第一會議室集中觀看了節目,深受感動。

《老兵你好》是全國首檔退役軍人大型情感訪談欄目。福建省遴選推薦了全國模范退役軍人吳金營、全國最美退役軍人張天水、全國勞動模范劉志軍等7位退役軍人作為訪談嘉賓,總共4集,每集60分鐘,以“八閩文化映兵心?福建系列”方式展播,是央視首度全省域老兵風采展示系列。節目生動展現福建退役軍人在不同的時代續寫輝煌,在不同的征途中建功立業,在不同的崗位奮斗拼搏的動人風采與優秀品質,展現他們忠誠的諾言和入骨的軍魂。

吳金營董事長在部隊期間從事高炮和機械修理,他退役后走上自主創業道路,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于1986年創辦了摩托車維修培訓學校。經過三十多年的迭代快速發展,學校已發展成為全國首批本科層次試點高校、區域職業教育領航者泉州職業技術大學,培養出一大批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的企業家和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
在央視訪談節目現場,吳金營分享了自己在部隊和辦學過程中的感人故事,簡單、樸素的話語里透著閩南人的大愛精神,讓現場嘉賓感動不已,也讓觀看節目的師生深受感染。

談晨跑:“戰勝的困難越大,進步越快,生存能力越強,離成功越近。”
創辦學校以來,吳金營對學生要求一直特別嚴格。為了讓學生擁有健康的體魄、頑強的意志,學校三十五年如一日的堅持早鍛煉。年近70歲的吳金營至今依然和師生們一道出現在每一次清晨的跑道上。
有個漳州籍的學生至今讓吳金營印象深刻。一天早上,大家六點開始晨跑,但這名患有小兒麻痹癥的學生五點就出發了,他雙手拄著拐杖,一瘸一拐地“跑”了起來。一個小時后,大家都跑到終點時,這名學生還差幾百米沒有跑完,全體師生就默默站在終點等他,緊接著一齊大聲地為他鼓掌、加油……最終,這名學生完成了晨跑。這一刻,大家才發現他拐杖下面的鐵皮都磨破了,雙腋也滲出了血跡。
“對于殘疾人,我們沒有要求他們晨跑。但是這位學生說,我是殘疾人,我更需要頑強的意志。”吳金營說,這位學生畢業之后,第一次開店沒有成功,但是第二次創業就成功了。
回憶起當年的這一幕,吳金營在節目上仍感動得掉下了眼淚。

談學生:“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我們把愛都給他們。”
當央視主持人問:“這些學生在您的眼中是什么樣的角色?”吳金營不假思索地說道:“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我們把愛都給他們。”
退伍之后,吳金營曾考上廈門大學無線電物理專業,但當時他的家庭經濟沒有來源,最終放棄了這個難得的求學機會。也是從那時開始,他“異想天開”地在心里埋下了一個理想,將來一定要辦一所大學,可以幫助更多的孩子上學。
吳金營的三個妹妹都是聾啞人,以前的生活十分艱難,她們在最困難的時候得到鄉親們的很多幫助。而他自己是一位傷殘軍人,所以吳金營一直有個愿望,將來有機會了一定要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更多人。在30多年的辦學歲月里,他曾先后為來自全國各地的300多名殘疾人提供了免費培訓,幫助他們學習技術,自強自立。
如今,吳金營一家人都投身職業教育,他更是把學生看成了自己的孩子,在各個方面的要求都特別嚴格,他總是期待著學生們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談信仰:“寧可前進一步死,絕不后退半步生!”
1969年,16歲的吳金營參軍,主要負責全連武器裝備的維護和搶修。在他參與抗美援越的兩年多時間里,背部、頭部、手部等處都受過傷,因作戰勇敢,他曾榮立兩次三等功、兩次嘉獎。
整整50年前的1971年的9月份,吳金營在戰場上火線入黨。他說,他把入黨看成比生命還重要,是自己的信仰,從來不怕炮火和犧牲,“寧可前進一步死,絕不后退半步生!”
回憶起當年的戰友,吳金營不勝懷念。他說,他的很多戰友都永遠留在了戰場,再也沒有回來,而他雖然也受傷了,但能夠活著回來,并且實現了自己的一些愿望,已經十分幸福。(通訊員 洪春錦 張國樑)
報道鏈接:http://m.mnw.cn/quanzhou/news/a_2545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