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大潮中,一種面向創業者和投資者的創新創業社交平臺——眾創空間應運而生,它可以幫助創業者提供場地、人才、技術甚至融資等一站式服務,在晉江,一批眾創空間快速涌現,吸引入駐項目達200個以上。
在泉州理工學院的這間實訓室里,兩名同學正在攝影棚里拍攝照片,另一邊的辦公區,同學們則忙著處理圖片和剪輯視頻。據了解,這并非課堂實訓,而是真正的業務實戰。因為這幾名泉州理工學院數字傳媒技術專業學生,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火石文化傳媒公司的員工。
泉州理工學院數字傳媒技術專業主任 鄭文杰:這個是我們老師跟學生一起創辦的企業,主要針對的是文化傳媒這塊,影視制作這一塊的內容,我們初步組建的是2014年,2015年正式注冊公司。
鄭文杰是火石文化傳媒公司的創始人,他告訴記者,目前,公司9名專職人員以專業老師為主,員工均為數字傳媒技術專業學生。在分工上面,老師負責業務洽談,學生則負責制作,最后再由老師來進行審核。公司注冊成立以后,已經承接了各種企事業宣傳片、微電影以及電商廣告等不少業務。
泉州理工學院數字傳媒技術專業主任 鄭文杰:通過這樣的方式,更多的是老師是師傅,學生是徒弟,我們老師在做,學生也在做,一起在動手,整體的氛圍會比原來要好很多,就是包括學生的積極性也好,創造性也好,都比原來有很大幅度的提高。
在創業的過程中,學習專業知識,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實戰能力,也激發了學生的創業熱情,鄭文杰告訴記者,他們也鼓勵學生在條件成熟的基礎上,盡量去創業,目前,他們專業每年大概有3%—5%的學生實現自主創業:創業與專業相融合是泉州理工學院打造眾創空間的一種模式,據介紹,目前,學院7個專業群已經依托原有的實訓中心,成立了創業工作室,其中,5家工作室已經注冊成立公司。
泉州理工學院校長助理 蔡金佩:這4年來,我們的創業孵化項目大概有200多項,當然這個是指入駐孵化的,到現在,我們校內還有大概40幾項的創業孵化項目。
同樣作為高校,泉州輕工學院也投建了眾創空間,2015年上半年規劃建設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標準園——基因裂變計劃孵化基地,2016年3月份開始投用,建筑面積3300多平方米,總投資500多萬元。
泉州輕工學院創業學院副院長 郭雅芳:目前入駐到這邊辦公的有34家學生創業公司,我們是以系部為單位來設立公司的,主要涉及有建筑工程、室內設計、服裝設計、廣告、電商等專業領域,同時我們就是配備了30多名的創業導師,采取一對一、一對多,或者多對一的靈活方式,為孵化團隊提供服務,幫助學生解決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為了鼓勵學生自主創業,泉州輕工學院還設立了500萬元的創業扶持基金,幫助創業者解決創業初期的資金難題,并提供全方位的創業服務,催生了一批成熟的創業公司。實際上,高校只是我市眾創空間的一種,目前晉江的眾創空間呈現出多元發展趨勢。
三創園創客學院位于三創園創客大街,依托園區的硬件設施,聯手中關村創業大街運營方——清控科創公司,以新模式服務于晉江“雙創”,激發本地創業活力,該眾創空間主要以培育發展互聯網+、智能制造、節能環保、新材料、食品科技企業為重點,目前有13家企業入駐辦公。
福建創龍智新電子科技公司執行總裁 李炳賢:他是免費提供場地給我們,還有就是說,我們也是有直接叫會計事務所,但是也是三創園這邊介紹的,就直接幫我們去免費注冊,還有稅務這些,就省得我們去跑了,/因為我們初來乍到也不懂這些,他們也是給我們很多幫助。
據介紹,海西創客學院的企業均要經過一套嚴格的評審,才能入駐,入駐后則按照“小班+中班+大班”的模式進行孵化,2015年投入運營以來,5家企業順利完成孵化,進入園區創客大街,其中3家企業獲得了融資,融資總額接近千萬元。
清控科創晉江公司執行總經理 王偉偉:我們空間其實只有不到50個工位,而且我們空間1年內是免費的,我們最大的特色就是通過我們的服務,加上我們創業培訓的過程,讓企業快速度過一個最早期的階段,進入到下一個階段,因為三創園的創客大街是有大概2萬平方米的孵化空間,可以給度過初創階段的企業來使用,再到加速的階段。
截至目前,全市通過科技部門備案的眾創空間共7家,其中,4家省級眾創空間,4家泉州級眾創空間,分布于青陽、羅山、陳埭、內坑、開發區等,呈現多元發展的態勢,涉及文創設計、科技研發、電子商務等行業,據不完全統計,場地面積達10萬平方米以上,入駐創業項目和企業達200個以上。
目前,我市眾創空間建設雖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與北上廣深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采訪中,主管部門也表示,下一步,他們將科學引導,避免同質化和重復投入,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發調動創業熱情,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
(2017年09與26日 晉江電視臺《晉江財經報道》)
媒體鏈接:http://www.jinjiang.tv/video/jjcj/folder70/2017-09-26/66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