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了解和幫助“四困”學生在學習、心理、經濟、守紀存在的各種困擾,工學院于4月3日開展四實書院成長交流日活動,把“四困”學生召集起來,以下午茶的形式,搭建面對面談話的平臺,了解同學們內心的聲音,關注學生,幫助學生,做暖心書院。
傾聽“青聲”
不同于日常的教育和批評,今天的面對面談心談話我們準備了豐富的果盤和茶水,活動開始后,陳院長貼心地為學生遞上一根香蕉、提醒學生不用過分拘謹,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一個小小的行動,和一句話慢慢地打開同學們的心扉。
在院長和輔導員們的鼓勵下,一名同學首先提出了他的困惑。“我很喜歡音樂,喜歡玩樂器,同時也希望自己的興趣可以發展成為事業,但是有時候會覺得學習和興趣沒辦法平衡,有時候比較晚休息,第二天早鍛煉后,睡了個回籠覺就起不來了,或者晚了就直接沒去上課了。”
針對學生的困惑,院長笑了笑:“我們都是成年人,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很高興你們可以有自己的興趣,并且去提升自己、展示自己,改天有興趣可以唱兩首給我們聽呢。但是還是要學會合理分配我們的時間,用行動跨越絆住我們學習的‘絆腳石’,主要就是要克服我們的“懶”。
還有同學提出學校的早鍛煉集體跑步的方式,達不到自己想要的具有針對性的訓練,有時候睡的太晚也會苦惱早鍛煉起不來的情況。實在不想讓輔導員擔心,但是有時候睡神綁住了自己。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院長更是深有感觸地回憶起地91年到94年期間在金井校區早鍛煉的有趣生活,正是因為當時的堅持奠定下來的基礎,才能使他在幾年后的學校馬拉松中脫穎而出。以班級的形式進行早鍛煉,一方面是可以提升同學們的身體,只有扎實了基礎才有革命的本錢。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班級同學們的班級凝聚力。
這次面對面談心談話一改原來嚴肅的教育方式,同學們更愿意說出自己的心聲,包括專業課程和實習是否能很好銜接、如何更好地分配大學的時間等等,我們的院長和輔導員們都耐心地和同學一起出謀劃策,院長還鼓勵“四困”學生,一方面要學會尋求同學的幫助另一方面,另一方面提高自己的自覺性,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和對學習的態度將會一直影響著我們前行。
輔導員有話說
活動最后我們輔導員提到大學是一個小社會,首先要學會為人處事,在大學中遇到的不管是經濟困難、學習困難、心理困難還是守紀困難等問題歸咎到底都是“如何做人”,其實我們同樣經歷過大學,了解你們的想法,輔導員工作的初心就是引導和幫助我們的大學生,針對學習、學生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困惑,幫忙解疑,更提出不管在對待任何事情一定要先要學會做人,做有責任的新青年。
在一片歡聲笑語中,交流會也接近了尾聲,通過此次活動,同學們也解開了心中的疑惑以及對未來學習的方向。
這是一群有想法的大學生,只是在學習的道路上,他們還需要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一起打倒面前的“攔路虎”,作為老師我們都愿意一起陪伴你們成長。

學生代表發言

陳院長發言

17輔導員發言

16級輔導員發言

活動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