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通過設計景觀元素和引種鄉土樹種,融入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村風村規和村里獨特的舞獅文化等內容,以期將這條道路塑造成黃塘村的一條特色文化綠廊。”近日,在晉江黃塘村道路沿線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的校地共建洽談會上,泉州職業技術大學人居環境學院黨支部書記張藝能老師介紹道。據悉,該項目將成為該學院服務鄉村振興的又一典型案例。
自黨史學習教育以來,泉州職業技術大學黨委把“我為群眾辦實事”作為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抓手,把學習百年黨史與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以新成立的鄉村振興學院為平臺整合資源,各部門主動作為,圍繞鄉村治理、鄉村文化、鄉村發展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助力鄉村振興。
一是建設美麗鄉村。該校人居環境學院積極對接地方鄉村建設項目,目前已開展了晉江市黃塘村、泉港區惠嶼村、鳳翔村等鄉村景觀的改造設計。惠嶼村項目以海島風光為主題,豐富山體空間層次和整體環境內涵,將其打造成“惠風和暢 嶼夢星辰”的標識性山體景觀公園。鳳翔村項目則將村莊產業文化、傳統工藝作坊和農耕文化等融入景觀空間,以期建設成以田園風光為特色的田野文化公園。這些項目將在年底前完成,這將有力地助推美麗鄉村建設,激發村民共建美麗家園的熱情。

人居環境學院在晉江市黃塘村開展鄉村改造工作
二是做優精準服務。該校組織開展了“送法律、送文化、送服務、送培訓”等活動,八方書院“用愛護航”師生法治宣講服務隊走進晉江市沙塘中心小學、晉江延澤社區兒童之家、內坑中學等開展《遠離犯罪 保護自我》《分清角色 拒絕校園暴力》等專題講座;馬克思主義學院集體備課,院長來永寶教授帶頭走進晉江靈源靈水中心小學講授《從井岡山到閩西》黨史專題;一善書院組織志愿者定期前往晉江市首個鎮級鄉村聯盟驛站,推廣閩南特色、農副產品和安海名企名優產品等,切實提高村民收入,方便群眾生活;該校與晉江圍江學校開展“大學帶小學、大手牽小手”項目,組織沙畫、剪紙、書法、足球等通識課程老師到圍江學校授課、展演,對該校老師進行相關課程的培訓和指導;黨委宣傳部、通識教育學院與圍江學校開展大小記者結對,舉辦了“小記者筆下的圍頭”系列研學活動,已推出“綠色漁村”“白色沙灘”等主題活動。

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來永寶教授走進晉江靈源靈水中心小學講授《從井岡山到閩西》

志愿者服務安海鎮鄉村聯盟驛站,助力鄉村振興

泉州職業技術大學與圍江學校大小記者結對研學活動
三是助力鄉村發展。終身教育學院面向醫療臨床輔助服務員、嬰幼兒發展引導員這兩個職業,舉辦了三期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培訓班,為來自晉江、石獅、永春等地的農民開展培訓,提升了學員職業技能,增強其就業信心;同時,學校還攜手同校企合作單位前往晉江圍頭村就全域旅游、農村電商等項目進行考察,在旅游資源開發規劃及信息系統設計應用方面建言獻策,幫助當地解決海鮮農產品線上銷售的難題,接下來將開展進一步的深度合作。

舉辦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培訓班

鄉村振興學院到圍頭村開展實地考察

馬克思主義學院全體教師前往海峽第一村圍頭村調研學習
四是打造黨建“智庫”。馬克思主義學院全體教師前往全省黨史學習教育參觀點、全國文明村圍頭村開展農村基層黨建研究,從學術的角度、理論的高度去做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建設,推動農村基層黨建與鄉村社會治理、鄉村文明、鄉村文化、鄉村發展等方面的研究實踐,總結實踐模式,提煉規律性認識,以期形成可復制的模式、可推廣的經驗,為鄉村振興貢獻智慧,同時推動了該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建設。